当前位置:

cegos_knowledge_article

为什么我们制定计划,却不采取行动?

……新年设立的小目标,完成多少了?……
1830年夏天,维克多•雨果正面临截稿最后期限12个月前,这位著名的法国作家和他的出版商达成协议,他将写一本新书《钟楼怪人》(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雨果并没有写他的新书,而是忙碌着别的项目、招待客人,文字工作一直耽搁着。出版商因雨果的一再拖延而感到沮丧,他们提出了极其紧迫的最后限期,出版商要求雨果在1831年2月份完成这本书——剩下不到6个月时间

于是,雨果定制了一个计划来避免他的拖延。他收起所有衣物,将它们锁了起来。除了一个大披肩,他什么也不穿。没了适合出门穿的衣服,他就很难再被外面的世界诱惑,留在房里写作是他当下唯一的选择。 这个方法果然奏效了,雨果在1830年的下半年疯狂地写作。这本《钟楼怪人》最后在1831年1月14日出版,比最后的期限还提前了两周。


自制力的古老问题 


人类已经习惯拖延了数个世纪,即便是雨果这样多产的艺术家也无法免疫日常生活的干扰。事实上,这是人类永久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就曾发明过一个词来描述这种行为——Akrasia(意为无自制力现象,学界译为weakness of will)。 Akrasia是一种行为违背理智的状态。即使你知道自己该做某件事,但你却做了另外一件事

为什么雨果承诺写一本书,然后耽搁了一年?为什么我们定制计划设定期限承诺完成目标,最后却没有坚持到底


为什么我们制定计划,却不采取行动


行为经济学为这种拖延症给出的解释是——时间不一致性。它是指人类大脑倾向于重视即时回报,而非未来的回报

当你为自己制定计划时,比如减肥多少斤、写一本书或学一种语言,你实际上是在给未来的自己制定计划。你在想象你未来的生活是怎样的,而当你思考未来时,你的大脑很容易看见采取行动带来的长期利益

然而,当你做决定时,你就不再是给未来的自己做选择。你活在当下,大脑思考的是目前的自我。研究发现,当下的自我喜欢即时满足,而非长期回报。这就是为什么在你睡前对改变自己的生活充满动力,而当你起床后,发现自己还是老样子。

延迟满足的能力是生活迈向成功的重要因素。理解如何抵制即时满足的诱惑,可以帮助你缩短与目标的差距。


如何克服拖延


策略一:设计你未来的行动

雨果将自己的衣服锁起来,让自己专心于写作——这种行为被心理学家称为承诺机制(commitment device)。承诺机制是一种通过增加不良行为的障碍或成本,来帮助你改善行为的策略。

你可以通过卸载游戏,删除社交APP,或禁用微信朋友圈功能来停止浪费时间。可以把电视藏在壁橱里,减少沉迷电视的可能性,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抱出来看一看^_^。还可以将银行储蓄每个月自动转移到一个特定的账户,用来建立一个应急资金或理财账户。这些都是“承诺机制”。它可以帮你设计未来的行动。事先找到方法让你未来的行为自动开展,而不是依靠当下的意志力。

策略二:减少行动的阻力

拖延带来的内疚沮丧通常比做这件事的痛苦更糟糕。Eliezer Yudkowsky说,“做事的过程与拖延的过程相比,前者的痛苦往往少一些”。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拖延?因为难的并不是这件事情本身,而是开始这件事情的痛苦。一旦开始了,我们会发现过程并没之前想象的那么糟。所以,当我们开展新的工作时,更重要的是建立这种“开始”的习惯,而不是担心这个新的习惯是能否养成。

策略三:利用执行意图

执行意图是指你在未来特定时间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意图。举个例子,“我将会在3月20日锻炼至少40分钟”。

数百个成功研究实验显示,执行意图能产生积极影响,从养成运动习惯到注射流感疫苗。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一家公司的3272名员工进行观察,他们发现:写下注射疫苗具体时间的员工更有可能如期完成这项任务。

最 后


我们的大脑更喜欢即时回报而非长期回报。鉴于大脑的这种倾向,我们有时不得不采取“疯狂”的策略来完成事情——例如像雨果那样把衣服都锁起来才能专心写作。但我相信,如果你的目标对你很重要,那么花费时间构建承诺机制是值得的

亚里士多德创造了一个术语enkrateia(节制)作为akrasia(无自制力)的反义词。enkrateia意味着掌控自己,主宰自己的行动。总之,设计你未来的行为减少良好行为的行动阻力,并善用执行意图,这几个简单的步骤更容易让你过上enkrateia的生活,而不是akrasia哟~

来源:微信公众号Anonymous
作者:James

X